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關于印發《重慶市工業產業大腦建設指南(1.0)》和《重慶市未來工廠建設指南(1.0)》的通知
渝經信規范〔2024〕2號
各區縣(自治縣)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經信部門,有關單位:
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進數字重慶建設,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體系,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我委研究制定了《重慶市工業產業大腦建設指南(1.0)》《重慶市未來工廠建設指南(1.0)》,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本指南自印發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
特此通知。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24年1月7日
(此件公開發布)
?
重慶市工業產業大腦建設指南(1.0)
工業產業大腦是聚焦特色制造業細分行業,構建形成“數據匯聚—智能計算—能力生成—賦能服務”一體的AI大模型。通過融合貫通政府產業基礎數據、行業公共數據、企業共享數據,打破產業、市場、創新、金融等固有邊界,重塑產業組織形態和資源配置模式,支撐政府精準決策和產業精細治理,實現全行業全產業鏈的智能化協同發展。為加快數字重慶建設,率先構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產業大腦建設體系,特制定本指南。
一、總體構架
圖1? 工業產業大腦構架圖(詳見附圖)
圍繞“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構建“1+1+N”產業大腦構架體系,即1個產業大腦能力中心作為產業知識庫、數字資源、功能組件共享開放平臺,1個產業數據倉作為數字底座,N個由多元市場主體建設的特色細分行業產業大腦(以下簡稱行業大腦)。
市經濟信息委統籌建設產業大腦能力中心和產業數據倉,貫通政府側產業治理重大應用,推動數據互通共享,與行業大腦互聯互通、協同賦能。行業大腦根據產業集群布局、產業鏈發展實際,建設行業數據倉為數字底座,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為載體,輸出工藝技術、運營管理、行業知識模型等可重復使用的數字化工具,增強行業技術、原料、市場、投融資、政策等趨勢洞察分析能力,加強行業產業鏈企業“研、產、供、銷、服”數字化協同能力,引領企業生產方式、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創新變革。
二、行業大腦建設原則
(一)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按照“一地創新、全市共享”的要求,堅持整體規劃、分類推進,加快行業大腦建設。行業大腦建設應充分整合政府、行業、企業等多方資源,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強化市場運作機制,實現行業大腦的長效可持續發展。
(二)數據驅動,創新協同。以產業發展需求為牽引,推動政府側、行業側、企業側多方數據匯聚,規范數據采集、編目、融通、應用和共享,以人工智能驅動產業服務和場景賦能迭代創新,有效推動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和創新鏈“四鏈”深度融合。
(三)安全為本,筑牢底線。以系統化思維建設“云、網、邊、端、數”全方位、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增強行業大腦安全防護能力,建立安全防護工作機制,落實安全主體責任。
三、行業大腦建設內容
行業大腦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行業數據倉、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場景+能力組件”、業務能力、行業大腦門戶、安全防護系統等。
(一)行業數據倉。
行業數據倉是連接政府側、行業側、企業側的重要樞紐和數據資源載體,貫通政府產業基礎數據、行業公共數據、企業共享數據,實現數據編目、歸集、分析、交換、融合,是行業大腦的數字底座。政府側數據主要通過連接產業數據倉,根據業務需求申請政府側相關產業基礎數據;行業側數據主要通過在互聯網及其他資源渠道搜集獲取的行業公共數據;企業側數據主要通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享數據獲得,必要時采用隱私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對數據進行加密處理。
(二)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基于行業數據倉,建設專業數據網絡設施和邊緣智算終端的新型工業數據網絡,融合數據挖掘、邊緣計算、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能力,構筑賦能行業、產業鏈、企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智能分析,輸出“應用場景+能力組件”,賦能產業鏈信息協同、資源協同、業務協同、能力協同,支撐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
(三)應用場景+能力組件。
“應用場景+能力組件”是指針對產業鏈和企業發展需求,打造應用場景解決方案和軟硬件能力組件,為產業鏈和企業發展賦能。能力組件主要包括通過產業大腦能力中心調用政府側產業治理重大應用,和梳理提煉本行業的工藝技術、運營管理、行業知識與模型等形成可復用的知識組件、工具組件和應用組件。應用場景主要指聚焦于產業生態、智造應用、共性技術等方面的應用服務,打造平臺化設計、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智能化生產等新模式。
(四)業務能力。
通過以數據驅動和智算支持的“應用場景+能力組件”,形成行業洞察分析、產業鏈協同賦能、企業創新變革等三級業務能力。行業洞察分析主要通過對全行業全產業鏈發展形勢的智能分析研判,貫通行業供給、市場、創新、金融等要素資源,聯動開展全要素分析,為企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如原材料供應或價格走勢、市場產品供給和需求趨勢、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動態、關鍵零部件供給形勢等智能分析研判。產業鏈協同賦能主要包括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的“研、產、供、銷、服”全環節數字化協同服務,打通企業數據鏈、信息鏈、要素鏈,實現研發設計同步、生產制造協同、供應鏈協同、銷售服務聯動、金融鏈貫通等。企業創新變革主要包括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質增效,幫助企業生產方式、組織模式重塑變革。包括賦能企業服務模式多樣化、營銷模式特色化、品牌策略高端化、產品研發數字化、生產方式智能化等創新發展能力。
(五)行業大腦門戶。
行業大腦門戶是行業大腦基于互聯網端的服務窗口,主要包括行業最新動態、資源信息發布、場景應用展示、能力組件共享等功能版塊,具備用戶管理、資源管理、信息檢索等基礎功能。
(六)安全防護系統。
行業大腦應建設設備安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平臺安全等安全防護系統,原則上應當具備不低于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以上防護能力。
四、行業大腦建設模式
行業大腦建設是推動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的系統性工程,由政府、“鏈主”企業或第三方平臺等主體牽頭,通過數據協同、數據賦能,推動生產方式、商業模式、企業形態、產業鏈組織重構,促進全產業鏈數字化協同轉型。行業大腦建設主體應依托或組建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運營主體,創新商業模式,通過企業賦能、行業資源開放共享、供應鏈金融、技術產品聯合研發創新等方式,形成長效市場化運營機制和“自我造血”能力。
(一)政府主導建設模式。針對產業區域集中、產業鏈上中小企業偏多、產業鏈資源分散的行業,可由相關區縣政府、園區管委會牽頭,聚焦特色產業方向,聯合其他市場主體組建聯合體,充分發揮區縣、園區對產業集群、要素資源的統籌協調能力,推動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業大腦。
(二)“鏈主”企業主導建設模式。針對產業空間布局分散、“鏈主”企業產業鏈貫通能力強、產業鏈資源集中的行業,可由“鏈主”、領軍企業牽頭建設行業大腦,充分發揮“鏈主”、領軍企業對產業鏈中小微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共享行業數據和工業知識,建設具有產業鏈特色的行業大腦。
(三)第三方平臺主導建設模式。針對產業空間布局分散、產業鏈資源分散、產業鏈共性需求比較強的行業,可由第三方平臺牽頭,聯合行業相關市場主體建設行業大腦。充分發揮平臺服務商聚合生態資源優勢,建設產業資源共享特色的行業大腦。
五、行業大腦建設步驟
(一)發布目錄。市經濟信息委圍繞“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根據特色細分行業發展實際和需要,分批次發布行業大腦建設目錄。區縣(園區)、“鏈主”和領軍企業、第三方平臺根據目錄,聚焦各特色細分行業存在的共性問題、產業鏈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開展行業調研和行業大腦建設可行性研究。
(二)揭榜掛帥。市經濟信息委發布行業大腦建設榜單,明確揭榜要求、建設任務和績效目標。各意向揭榜單位制定行業大腦建設方案,編制項目申報材料,并按程序申報揭榜。市經濟信息委按程序組織專家評審,對行業大腦揭榜結果進行公示,并對行業大腦建設方案進行批復。
(三)建設運營。揭榜單位按照批復的行業大腦建設方案,負責行業大腦的建設和運營,開展項目立項、建設、運營等相關工作。所在區縣政府(管委會)應當加大對行業大腦建設和運營的支持。
(四)考核評估。市經濟信息委重點考核行業大腦建設進度、應用成效、商業模式創新、建設運營機制等情況。對新建成投用的行業大腦,市經濟信息委組織專家和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驗收,對評估驗收合格的行業大腦予以授牌。每年度開展行業大腦常態化評價工作,對評價結果欠佳的,提出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授牌。市經濟信息委對新建成投用并通過評估驗收的行業大腦給予政策獎補。
(五)示范推廣。對建設、運營效果好的行業大腦,要圍繞指標體系、工作機制、服務成效等方面做好經驗提煉總結,并在全市進行示范推廣。鼓勵區縣政府對建設、運營效果好的行業大腦予以政策支持。
有關術語釋義
產業大腦能力中心:指包括診斷評估、解決方案、供需對接、產品商城、人才培訓和能力組件收錄、整合、管理、開放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產業數據倉:指有效開展各種經濟活動的實體,在組織生產、經營或業務活動的過程中依法收集、產生的數據匯集、融合形成的數據資源池,是產業大腦的數據底座。
能力組件:指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工藝技術、運營管理、行業知識與模型等可重復使用的數字化工具,具有獨立性、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知識組件:指數據集、知識圖譜、規則模型等可用于深度挖掘開發的數據知識資源。
工具組件:指圖深度學習推理、領域知識規則推理、統計推理引擎等認知計算工具資源。
應用組件:指應用中間件、標準化產品如工業APP、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等數字化服務資源
行業數據倉:指連接政府側、企業側的重要樞紐和數據資源載體,從政府應用和企業應用兩端推動產業數據的匯聚和融合應用,提升政企協同與產業協作能力。
工業互聯網平臺:指對人、機、物、系統的全面連接,可集成工廠內部、外部的各種數據、服務、用戶等各類資源,在此基礎上提供工業數據集成分析、應用支撐能力和基礎應用能力,以支撐各種工業互聯網應用。
重慶市未來工廠建設指南(1.0)
未來工廠是圍繞未來發展戰略和產業變革趨勢,全面應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聯和協同響應,破除消費、生產、服務邊界壁壘,以模型和數據驅動企業生產方式、組織形態和商業模式變革,持續追求價值鏈與核心競爭力提升的現代化新型組織。為貫徹落實《深入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和《重慶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3—2027年)》,堅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加快未來工廠建設,引領智能制造創新突破,推進我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全面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特制定本指南。
一、建設原則
(一)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標準制定、服務供給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強化企業在未來工廠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規律,合理匹配服務資源,推動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二)堅持創新引領、技術驅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技術融合為主線,打造人工智能賦能數字化轉型新引擎,開展全環節典型場景應用創新,開創數字技術引領企業發展新局面,塑造重慶制造業企業未來競爭新優勢。
(三)堅持典型示范、梯度培育。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案,以示范為引領,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聯和協同響應,帶動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建立未來工廠梯度培育體系和分級示范體系,引導企業科學規劃建設路徑和建設模式,打造立足當前、面向未來的制造組織新形態。
二、建設體系
圖1 未來工廠體系構架圖
重慶市未來工廠建設體系簡稱“12343”體系,其中,“1”是指以產業大腦能力中心為核心,以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服務商為支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為構成要素的未來工廠建設賦能體系;“2”是指軟硬件基礎支撐和數據應用支撐2層建設未來工廠的基礎支撐;第一個“3”是指智能工廠、新模式新業態和雙化協同工廠3大典型場景應用,是培育建設未來工廠的必要路徑;“4”是指數字化組織體系、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和標準應用體系4大未來工廠建設保障體系;第二個“3”是指按照“單體示范、鏈式聯動、跨界協同”路徑,確定的“AI領航工廠、鏈網平臺工廠、超級無界工廠”三類未來工廠分級建設形態。
(一)賦能體系建設。
1.產業大腦能力中心。產業大腦能力中心是由市級部門統建統管,圍繞企業關鍵業務環節共性需求,匯聚標桿案例、服務商、優秀軟硬件產品、人才培訓等各方資源,構建診斷評估、解決方案、供需對接、產品商城、人才培訓“一站式”的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產業大腦能力中心為未來工廠建設提供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倉儲物流、云網安全、工業終端、行業大模型應用等各類數字化轉型產品和服務,并匯聚產業大腦行業監測數據為未來工廠企業大腦建設提供決策數據支撐。未來工廠沉淀組件能力、標桿案例、轉型成效等數字化轉型關鍵數據,與產業大腦能力中心實現數據交互,提升能力中心賦能水平。
2.新一代信息技術。未來工廠應結合具體的場景建設需求,多元化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數字孿生、AR/VR、5G、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應用賦能。
(1)人工智能技術。圍繞研發、設計、生產、檢測、服務、決策等環節,采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建設生產過程控制、故障診斷和設備預測性維護、對象與質量檢測、物料庫存管理、生產效益分析等場景,積極探索復雜工業系統的多維智能感知、智能自主控制等技術路徑,提升企業生產運營的數智化水平。
(2)數字孿生技術。采用數字孿生、工業元宇宙等技術,通過建立仿真模型、數據模型、邏輯模型和可視化模型,在信息空間構建一個與物理設備單元/產線/工廠高度相似、內部邏輯一致、運行數據契合的虛擬設備單元/產線/工廠,打造研發模擬仿真、生產制造精細化管控、設備遠程監控等場景,實現信息流、物料流和控制流的有序流轉,以及產品設計、物理設備和生產過程的實時可視化展示和迭代優化。
(3)AR/VR技術。應用傳感器、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網絡傳輸等技術搭建虛擬仿真模型,以推動工廠數字化設計、智能車間布局、設備實時監控等具體場景為目標,實現產品設計、物理設備和生產過程的實時可視化。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仿真技術構造虛擬環境以及產品虛擬模型,探索智能裝配、產品維修等具體場景。采用虛實融合技術,將虛擬車間與物理車間進行雙向映射,物理車間與虛擬車間信息實時交互,推動車間不斷進行迭代優化。
(4)未來通信技術。采用5G等工業網絡組網技術,建立數據隔離、質量保證的基礎通信網絡,實現大帶寬、低時延、安全可靠的數據傳輸,滿足在生產運行和管理過程中的通信要求。構建虛擬專網、混合專網+MEC和獨立專網+MEC等5G企業專網,建設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柔性生產制造、機器視覺質檢等應用場景。探索衛星互聯網、6G等技術的創新應用。
3.先進制造技術。未來工廠應以數字化設計、先進工藝、智能裝備等先進制造技術為支撐開展技術改造,進一步提升先進制造能力。
(1)設計技術。應廣泛應用創成式設計、虛擬設計等數字化設計技術,實現產品研發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協同研發和設計驗證優化。
(2)工藝(加工)技術。應創新應用超精密、高速加工、增材制造、微納制造、再制造等先進工藝(加工)技術,實現制造過程的優化與協同。
(3)裝備技術。應深度融合應用數控裝備、工業機器人、工業視頻等智能制造裝備,結合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制造過程的柔性化和智能化。
4.系統集成服務商。由市區主管部門遴選培育一批深耕細分領域、專業化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的轉型服務商和綜合水平高、系統集成能力強、行業影響力大的龍頭供應商,完善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服務商資源池和供應商分類分級體系,為未來工廠梯隊培育和建設提供服務能力支撐。
(二)基礎支撐建設。
1.軟硬件基礎支撐。未來工廠應建設面向當前需求、兼顧未來發展的軟硬件支撐體系,實現全流程數字化。
(1)硬件裝備支撐。企業應圍繞產品的生產制造、檢驗檢測、倉儲物流等環節,應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倉儲與物流等智能制造裝備,加強“啞設備”、單機系統等數字化改造,提升異構工業網絡、不同工業設備之間的跨協議互通,持續推進裝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構建未來工廠硬件裝備基礎。
(2)軟件信息支撐。企業應全面應用工業軟件,布局通信網絡,建設算力設施,提升數字化支撐能力,構建未來工廠軟件信息基礎。
①工業軟件。深化應用計算機輔助技術(CAX)、制造執行系統(MES)、供應鏈管理(SCM)、質量信息系統/質量管理系統(QIS/QMS)、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產品數據管理(PLM/PDM)、倉儲管理系統(WMS)、客戶關系管理(CRM)等工業軟件及輕量化工業APP,并實現系統間信息集成應用。?